一、范围与危险辨识方法
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危险辨识工作,组织制定危险辨识程序或指导书,明确危险辨识的目的、范围,选择科学合理的危险辨识方法和危险辨识准则,成立危险辨识组织,进行危险辨识。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、参与危险辨识工作,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危险辨识和风险控制。
1.危险辨识的范围应包括:
(
1)规划、设计和建设、投产、运行等阶段;
(
2)常规和异常活动;
(
3)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
(
4);原材料、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;
(
5)作业场所的设施、设备、车辆、安全防护用品;
(
6)人为因素,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;
(
7)丢弃、废弃、拆除与处置;
(
8)气候、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。
2.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、可行的危险辨识方法。常用的辨识方法有:工作危害分析(JHA)、安全检查表分析(SCL)、预危险性分析(PHA)、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(HAZOP)、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(FMEA)、故障树分析(FTA)及事件树分析(ETA)等方法。
3.企业在制定危险辨识准则时,应依据:
(
1)有关安全法律、法规要求;
(
2)行业的设计规范、技术标准;
(
3)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、技术标准;
(
4)合同规定;
(
5)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。
二、危险辨识
1.企业应依据已确定的危险辨识方法、准则,定期进行危险辨识。企业在进行危险辨识时,应从影响人、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,重点考虑以下因素:
(
1)火灾和爆炸;
(
2)冲击和撞击;
(
3)中毒、窒息和触电;
(
4)有毒有害物料、气体的泄漏;
(
5)其他化学、物理性危害因素;
(
6)人机工程因素;
(
7)设备的腐蚀、缺陷;
(
8)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。
2.企业应记录重大危险隐患,确定控制措施。在确定重大隐患时,应考虑:
(
1)有关法规、标准的要求;
(
2)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;
(
3)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。
3 控制措施
企业应根据危险辨识的结果,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,采取措施消
减危险,将危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,预防事故的发生。
1)企业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,应考虑:
(
1)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;
(
2)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;
(
3)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;
某公司风(危)险管理制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