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库 教育文档 知识点

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

初中 中考 语文 知识点 考点 DOCX   11页   下载0   2024-12-12   浏览13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3718字   4.00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一、 之
01、作助词用。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:
(1)相当于“的”,是定语的标志。
例如:①菊之爱,陱后鲜有闻。③水陆草木之花。
(2)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起舒缓语气作用,无实义。
例如: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(3)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,无实义
例如:①公将鼓之。②久之。③怅恨久之。
02、作代词用。(可以代人,代事,代物
(1)人称代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“我”、“他们”、“她们”、“它”、
“它们”。
例如:①具答之。②亲戚畔之。③彼竭我盈,故克之
(2)指示代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“这”、“这样”“这件事”“那”、
“那样”等。
例如:①渔为甚异之。
(3)作动词用。相当于“到”、“往”、“去”。
例如:①辍耕之垄上。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。
03、语法作用
(1)宾语前置的标志,无实义。例如:①何陋之有?②宋何罪之有
(2)定语后置标志,无实义。如:①马之千里者。②居庙堂之高则
忧其民。
二、 乎
(1)语气词(一般用在句未)
表提问或反问,也可表猜测、感叹。如
①死国可乎?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③是亦不可以已乎!
(2)介词(一般用在句中)
类似于“于”的用法。如
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
三、 者
1、结构助词
译“……的人”“……的事物”“……的情况”等,相当于名词性短
语。如:
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
2、语气助词
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,谓语部分一般用“也”
字结尾,起判断作用。如
①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②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
四、以
1、用作介词
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、物件、时间等可以译为“把”、“用”、
“拿”、“在”、“从”等,或表示动作、行为所凭借的条件,译为
“靠”、“凭借”、“根据”等。如:
(1)何以战?//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——凭借
剩余9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一、 之 01、作助词用。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: (1)相当于“的”,是定语的标志。 例如:①菊之爱,陱后鲜有闻。③水陆草木之花。 (2)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起舒缓语气作用,无实义。 例如: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。②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 (3)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,无实义。 例如:①公将鼓之。②久之。③怅恨久之。 02、作代词用。(可以代人,代事,代物) (1)人称代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“我”、“他们”、“她们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。 例如:①具答之。②亲戚畔之。③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 (2)指示代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“这”、“这样”“这件事”、“那”、“那样”等。 例如:①渔为甚异之。 (3)作动词用。相当于“到”、“往”、“去”。 例如:①辍耕之垄上。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。 03、语法作用。 (1)宾语前置的标志,无实义。例如:①何陋之有?②宋何罪之有? (2)定语后置标志,无实义。如:①马之千里者。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。 二、 乎 (1)语气词(一般用在句未) 表提问或反问,也可表猜测、感叹。如: ①死国可乎?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③是亦不可以已乎! (2)介词(一般用在句中) 类似于“于”的用法。如: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、 者 1、结构助词 译“……的人”“……的事物”“……的情况”等,相当于名词性短语。如: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 2、语气助词, 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,谓语部分一般用“也”字结尾,起判断作用。如: ①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②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 四、以 1、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、物件、时间等可以译为“把”、 “用”、“拿”、“在”、“从”等,或表示动作、行为所凭借的条件,译为“靠”、“凭借”、“根据”等。如: (1)何以战?//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——凭借 (2)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//策之不以其道。——根据 2、作连词 表目的时,可译作“(用)来”,“以便”; 表顺接时,相当于“而”;表结果时,可译作“以致”; 表原因时,可译作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如: (1)属予作文以记之——(用)来 (2)以伤先帝之明——以致 (3)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——因为 (4)卷石底以出。——相当于“而” 3、用作动词 可译作“认为”。如: (1)皆以美于徐公。 4、特殊用法: 通假字,通“已”,已经。如:固以怪之矣。 五、而 1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、并列关系,一般不译,有时可译为“又”。 如: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 《(论语)十则》) 2、承接关系 可译作“就”“接着”,或不译。 如: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前一
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