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句
在现代汉语中,一般用“是”表示判断。文言文中,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“是”来表示判断,如:“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“问今是何世。”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,
其常见的句式有:
1.在主语后加“者”表停顿,在谓语后加“也”表判断,基本形式有:
(1)A者,B也。
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。
◇陈涉
者
,阳城人
也
。所以……者……也”(表示因果关系的判断句。)
◇所以遣将守关
者
,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
也
。(……的缘故,是因为……)
◇事所以不成
者
,乃欲以生劫之,必得约契以报太子
也
。
(2)A者,B。
◇四人
者
,庐陵萧君圭君玉,长乐王回深父,余弟安国平父、安上纯父。
(3)A,B也。
◇和氏璧,天下所共传宝
也
。
◇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
也
。◇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
也
。
◇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
也
。
(4)A,B。
无标志,直接判断:既不用判断词,也不用语气词,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。
◇刘备,天下枭雄。
◇秦,虎狼之国。
2.用“乃”“则”“即”“因”“皆”“悉”“”必(副词)/ “是”“此”(代词) /“为”/“非”(表否定判断)等词语表判断。
◇若事之不济,此
乃
天也。
◇此
则
岳阳楼之大观也。
◇环滁
皆
山也。
◇夺项王天下者
必
沛公也。
◇六国破灭,
非
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
◇城
非
不高也,池
非
不深也,兵革
非
不坚利也。
◇梁父
即
楚将项燕。
◇
此
亡秦之续耳。
◇人
为
刀俎,我
为
鱼肉。
◇
此悉
贞良死节之臣。
◇
此
天子气也。
被动句
文言文中,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、受事者,而不是主动者、施事者。
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:
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,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;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,又叫意念被动句。
(一)
1.用“为”/“为……所……”或“……为(之)所……”表被动。
◇不者,若属皆且为(刘邦)所虏。◇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何也?
2.用“于”或“受……于……”表被动。
◇夫赵强而燕弱,而君幸于赵王。
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
3.用“见”或“见……于……”表被动。
◇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
◇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
4.用“被”表被动。
◇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
◇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
◇曲罢曾教善才服,妆成每被秋娘妒。
(二)
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。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,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。(意念被动句)
◇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
◇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。
◇帝感其诚。
◇人马烧溺死者甚众。
◇狡兔死,走狗烹;飞
1.初中语文文言阅读特殊句式知识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