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库 教育文档 知识点

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

初中 中考 语文 DOCX   6页   下载0   2024-11-21   浏览5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1481字   5.00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
(课内古诗词有 30 首,课外古诗词 11 首是新课标的推荐篇目,
41 篇)
1.送别诗,表达依依不舍之情,或劝勉友人乐观开朗的感情。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 岑参 唐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王勃 唐
2.离别之诗,抒发对家乡的思念。
《渡荆门送别》 李白 唐
《次北固山下》 王湾 唐
3.别后对家人,对朋友的思念。
《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 李白 唐
《水调歌头 苏轼 宋
《武陵春》 李清照 宋
《望江南》 温庭筠 宋
《蒹葭》 《诗经》 春秋
《无题》 李商隐 唐
4.表达思归之心,羁旅之愁。
《天净沙*秋思 马致远 元
5.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,抒发历史兴亡之感。
《赤壁》 杜牧 唐
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 张养浩 元
6.表达对战争的厌恶,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《石壕吏》 杜甫 唐
《春望》 杜甫 唐
7.对统治者的批判,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《观刈麦》 白居易 唐
《泊秦淮》 杜牧 唐
8.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表达闲适恬淡的心情。
《归园田居(其三)》 陶渊明 东晋
《饮酒(其五)》 陶渊明 东晋
《游山西村 陆游 宋
《西江月》 辛弃疾 宋
9.表达忧国之思、报国之志、忧民之心。
《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
《已亥杂诗 龚自珍 清
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 杜甫 唐
《渔家傲》 范仲淹 宋
《江城子?密州出猎》 苏轼 宋
《雁门太守行》 李贺 唐
《破阵子?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 辛弃疾 宋
10.即景抒情/ 言志
《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
《望岳》 杜甫 唐
《使至塞上 王维 唐
《观沧海》 曹操 三国
剩余3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 (课内古诗词有30首,课外古诗词有11首是新课标的推荐篇目,共41篇) 1.送别诗,表达依依不舍之情,或劝勉友人乐观开朗的感情。 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    岑参 唐     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    王勃 唐     2.离别之诗,抒发对家乡的思念。 《渡荆门送别》    李白 唐     《次北固山下》    王湾 唐     3.别后对家人,对朋友的思念。 《夜雨寄北》    李商隐 唐     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    李白 唐     《水调歌头》    苏轼 宋  《武陵春》    李清照 宋 《望江南》    温庭筠 宋 《蒹葭》    《诗经》 春秋 《无题》    李商隐 唐 4.表达思归之心,羁旅之愁。 《天净沙*秋思》    马致远 元  5.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,抒发历史兴亡之感。   《赤壁》    杜牧 唐     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    张养浩 元     6.表达对战争的厌恶,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 《石壕吏》    杜甫 唐 《春望》    杜甫 唐 7.对统治者的批判,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 《观刈麦》    白居易 唐     《泊秦淮》    杜牧 唐 8.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表达闲适恬淡的心情。    《归园田居(其三)》    陶渊明 东晋 《饮酒(其五)》    陶渊明 东晋  《游山西村》    陆游 宋 《西江月》    辛弃疾 宋  9.表达忧国之思、报国之志、忧民之心。 《过零丁洋》    文天祥 宋     《已亥杂诗》    龚自珍 清     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    杜甫 唐     《渔家傲》    范仲淹 宋     《江城子?密州出猎》    苏轼 宋     《雁门太守行》    李贺 唐     《破阵子?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    辛弃疾 宋 10.即景抒情/ 言志 《登飞来峰》    王安石 宋 《望岳》    杜甫 唐 《使至塞上》    王维 唐 《观沧海》    曹操 三国 11.抒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     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    刘禹锡 唐 《行路难》    李白 唐 《相见欢》    李煜 唐 12.抒发对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。      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    韩愈唐     《钱塘湖春行》    白居易 唐   13.表现对年华已逝,好景不长的感伤。      《浣溪沙》    晏殊 宋 14.对国事的关心,代父从军的叙事诗 《木兰诗》《乐府民歌》 南北朝 15.表达对爱情、理想的追求。 《关雎》 《诗经》 春秋     四、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.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——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。 2.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 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。说明要有藐视和
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